合阳县创新推行“乡村说事日”机制,用“说事”小平台撬动乡村善治大格局。图为2025年4月,社区居民在说事室化解矛盾(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王帅
“原以为要跑断腿、磨破嘴,没想到在这坐了一会儿,事情就解决了。”8月28日,在合阳县黑池镇南社社区说事室,提起“乡村说事日”,社区居民邹金熬竖起大拇指。
不久前,邹金熬发现自家地里和引渠里堆了不少杂草,无法灌溉。他多次找堆放杂草的当事人协商均无果,便来到南社社区说事室,请社区干部出面解决。
邹怀得今年65岁,是南社社区的金牌调解员。他告诉记者,了解邹金熬反映的情况后,社区马上组织人员去现场查看,并把双方当事人请进说事室,从法理情角度做工作。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近年来,合阳县创新推行“乡村说事日”机制,将田埂边、社区里、地头旁变成群众“议事厅”,用“说事”小平台撬动乡村善治大格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说事1507件,化解1494件。
建体系搭平台
让群众有处说事
8月29日,记者走进合阳县城关街道金水社区说事室,发现墙上贴着的议事流程、调解制度清晰明了,桌上的台账详细记录着每一件事的受理、办理、反馈情况。
金水社区有35个居民小区,其中多数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邻里矛盾、物业和业主矛盾时有发生。
“以前,遇到矛盾纠纷,不知道找谁评理。现在,社区有了说事室,随时能找到人帮忙解决问题。”金水社区居民提起“乡村说事日”,这样称赞。
粮食局小区有一堵围墙发生倾斜,小区居民找到社区,社区说事人员多方协调,很快解决了问题。西峡小区有一住户家电线老化引发火灾,造成楼上楼下2户住户经济纠纷,双方找到社区说事室,说事人员及时介入,最终解决了纠纷。
为了让群众有处说事,合阳县各镇村盘活利用闲置房屋,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台账、有金牌调解、有责任追究的标准,实现215个村说事室全覆盖。
合阳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在制度层面,他们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说事主体、内容和流程,让“乡村说事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建立“群众评+镇村评”双向评价机制,说事人员对办理结果满意则签字归档,不满意可反馈意见。镇村将继续组建专班推进,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多元化解纠纷
让群众能说成事
在黑池镇综治中心,一张“红黄蓝”分类管理明细表引起了记者注意。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群众能说成事,合阳县创新分类管理机制,提出“红黄蓝”三色管理法,实现矛盾重心精准管控。
合阳县将矛盾较少且能及时自行化解的村(社区)纳入蓝色激励管理,由党组织书记任说事组长,村级自行组织说事;将群众矛盾较多的村(社区)纳入黄色助力管理,由包片干部担任说事组长,两委干部重点包案;将群众矛盾突出、化解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社区)纳入红色重点管理,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组建工作专班坚持日说事、周分析、月研判,确保问题化解、心结打开。
“多亏了说事室的调解,不然这事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王村镇运庄社区群众曾因半尺地堰发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剑拔弩张。说事人员在田间启动“乡村说事日”机制,并邀请左邻右舍围坐建言,对照分地老账册,以老槐树为标记进行核实。最终,双方各让一步,一起纠纷被化解。
在调解方式上,合阳县坚持依法依规,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公平公开处理矛盾纠纷;定期组织普法宣传,引导村民养成“办事依法、沟通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强品牌促长效
让群众称心满意
“现在,村里有事,大家一起商量,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拉近干群关系,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坊镇赵家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合阳县推行“乡村说事日”机制取得的成效。
如今,“有事好商量,在家门口商量”已成为合阳乡村的新风尚。“乡村说事日”不仅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减压阀”,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为了让“乡村说事日”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合阳县注重品牌打造,涌现出“黄大妈工作室”“老吴工作室”“车有辙金牌调解室”等一批特色说事品牌。这些特色说事品牌让“乡村说事日”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为全县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提供了样板。
合阳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合阳县成立议事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问题。县委社会工作部每月定期对两个镇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函,要求限期整改并上报整改报告和佐证资料,不定期“回头看”确保落实见效。
编辑:齐少恒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102-35139-0.html“乡村说事日”解了群众烦心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平利:“农业+”拓宽增收渠道
下一篇:绥德石雕的“点石成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