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智能驾驶领域的营销热潮与消费者实际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凤凰“K说联盟”举办的一场专题直播中,有专家提议,自动驾驶车辆应当像传统驾驶者一样,通过严格的“驾照考试”,以确保安全。
新能源车企在发布会上往往以顶配车型展示智能驾驶的先进能力,诸如“全场景智驾”、“零接管”以及“比人类更安全”等宣传语层出不穷。然而,当消费者购买配置较低的车型时,却发现所谓的智能驾驶功能大打折扣,几乎成了营销噱头的牺牲品。以小米SU7为例,其标准版与Max版在智能驾驶配置上差异显著,标准版仅配备纯视觉方案,缺乏激光雷达等关键硬件,导致在复杂驾驶环境中识别能力大幅下降,安全隐患突出。
车企的营销策略不仅限于高配演示、低配缩水,更涉及误导性宣传。部分车企高管在公开场合声称其车辆已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甚至亲自示范“解放双手”驾驶,然而现实是,当前市场上的智能驾驶功能最高仅达到L2级别,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这种夸大宣传,导致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实际能力产生误解,进而在驾驶过程中放松警惕,增加了事故风险。
除了误导性宣传,车企在信息披露上的选择性也令人担忧。例如,小米SU7在发布会上大肆宣传其AEB功能,然而在实际事故中,该功能并未能有效识别并避让施工障碍物,导致悲剧发生。事后,小米才承认AEB系统对锥桶、水马等常见施工障碍物无效。这种选择性信息披露,无疑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漠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凤凰“K说联盟”的专家指出,当前大多数车企的智驾系统在发出接管请求到执行最小风险策略的时长上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求的10秒以上。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能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面对智能驾驶领域的种种问题,专家呼吁,应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必须执行特定的安全操作。同时,推动交通法规体系的变革,以适应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还应加强社会安全教育,将辅助驾驶应急处置纳入驾考范畴,提高驾驶员对智能驾驶系统的认知和理解。
对于车企而言,应摒弃夸大其词的营销手段,回归技术本质,以消费者生命安全为首要考量。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应以安全为前提,而不是为了追求营销效果而牺牲安全。在这个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安全永远是技术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油工程突破!国内首套CCUS-EGR碳捕集装置调试合格04-05
《超人》新片超长预览曝光!2025年7月北美震撼来袭04-05清明小长假首日,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突破2000万人次!04-05
国产GTC-80ⅡJ探伤车亮相,精准至毫米,铁路检测不再依赖进口!04-05
"春日“打鸟”热,京东直播教你如何捕捉飞鸟灵动瞬间!"04-05
双登集团转战港股:年收45亿利润3.5亿,估值近50亿能否成功上市?04-05
多地高速频现警示:智能辅助驾驶,慎用为妙!04-05
Win11 24H2遇sprotect.sys驱动问题,微软暂停部分设备更新04-05
小米米家冰箱Pro新上市:508L双系统十字平嵌,仅售3699元04-05
我国首台智能红外融冰设备试运成功,20秒速解3厘米厚冰层!04-05
安徽德上高速新警示:慎用辅助驾驶,安全第一!近日,有网友发布图片称,途经安徽高速时发现警示牌改成了“慎用辅助驾驶”。 4月5日,德上高速池州路段高速大队工作人员告诉南都,确实有发布相关警示,“只是提示车主最好不要使用智能驾驶,安全是第一位的。”池州市公…04-05
滴滴巴西外卖业务重启,70万活跃骑手助力一站式服务升级04-05
新氧2024年Q4财报出炉:营收下滑净亏6亿,商誉减值成主因04-05
洪恩教育2024年度财报出炉:营收下滑近一成,净利近亿表现如何?04-05巴菲特辟谣后宣布:年会前不对市场经济关税表态04-05点击查看更多 +全站最新
岚图海外订单飙升205%,以高标准电磁安全赢得全球信赖
比亚迪全新跑车内饰抢先看!2025上海车展即将震撼登场
Switch 2 Pro手柄新升级:减重续航不变,充电时间减半!
iQOO Z10 Turbo Pro与小米REDMI Turbo 4 Pro中端机配置大揭秘!
中油工程突破!国内首套CCUS-EGR碳捕集装置调试合格
未来已来!现代全新氢燃料电池SUV,比电动车更超前?热门内容
中油工程突破!国内首套CCUS-EGR碳捕集装置调试合格
《超人》新片超长预览曝光!2025年7月北美震撼来袭
国产GTC-80ⅡJ探伤车亮相,精准至毫米,铁路检测不再依赖进口!
"春日“打鸟”热,京东直播教你如何捕捉飞鸟灵动瞬间!"
双登集团转战港股:年收45亿利润3.5亿,估值近50亿能否成功上市?
多地高速频现警示:智能辅助驾驶,慎用为妙!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16-141511-0.html智驾营销迷雾背后:年轻生命逝去的警钟,车企责任何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