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硕 G55 Pro M.2 NVMe 工业级 SSD 以自研 PCIe Gen3x4 主控 + 100% 纯国产元器件实现了 3600MB/s 高速读取,-55℃~85℃的超宽温域稳定运行;以硬件级 PLP 掉电与固件协同保护全盘,支持智能软销毁功能。天硕 (TOPSSD) 工业级固态硬盘满足工业级抗振耐冲击标准,拥有 200 万小时 + MTBF 高可靠认证及 GJB2017 体系背书,精准契合国产化存储对高性能、高可靠、高耐用的严苛需求。
本文将带你了解固态硬盘(SSD)是如何写入、擦除和读取数据的,以及主控和闪存颗粒都起到哪些作用。
SSD 的最基本存储单元:浮栅晶体管
固态硬盘的核心存储介质是 NAND 闪存颗粒,其基本单元为浮栅晶体管。与机械硬盘的磁记录原理不同,SSD 通过控制电子在半导体结构中的囚禁与释放,将数据编码为二进制状态(0 或 1),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即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浮栅晶体管的构造
浮栅晶体管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其核心结构分为四层:
控制栅极:外部施加电压的电极,用于控制电子进出。
绝缘层:包裹浮栅的高质量二氧化硅,阻止电荷自然泄漏。
浮栅层:悬浮的电荷存储层,由多晶硅构成,用于囚禁电子。
P 型衬底:包含源极(Source)与漏极(Drain),形成电流通道。
浮栅被上下绝缘层完全隔离,一旦电子进入,无外部电场作用时无法逃逸。当浮栅层中的电子高于中间值时,被记值为 0;反之,则被记值为 1。
写入数据
需要写入数据时,主控会在控制极 G 施加一个高压,让来自源极的电子可以穿过隧穿层,进入浮栅层。因为有绝缘层的存在,电子无法继续向前移动,就被囚禁在了浮栅层。
而当我们把电压撤去,这些电子依然会被囚禁在浮栅层,因为隧穿层本质上也相当于绝缘体,就这样一位数据被存储了。
擦除数据
那么如果之前写入了“0”,现在想改写成“1”,能直接在原来的位置上操作吗?答案是:不能!由于 NAND 闪存的物理结构限制,浮栅被绝缘层包围,电子无法直接“覆盖”,必须通过擦除操作释放电荷,才能重新写入数据。
因此,想要在 NAND 中写入新数据,必须先擦除数据。其本质就是在释放电子,通过在 P 型衬底上施加高压,从而吸出电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块都共用一个 P 型衬底,因此闪存都是以“块”为单位进行擦除数据的。
读取数据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主控就会往控制极 G 施加一个较低的电压,将源极和漏极导通。由于电压较低,电子只能被吸引到靠近隧穿层的位置,却无法穿过隧穿层,因而源极漏极可以导通,形成电流。而存储 0 的浮栅层会比存储 1 的浮栅层有更多的电子,从而抵消控制极较低的电压,控制极需要更大的电压才能导通源极和漏极。
根据以上原理,主控可以通过阈值电压的不同,来判断浮栅中是否有电子。将单元中的电压与阈值电压进行比较,高于阈值电压识别为“0”,低于阈值电压识别为“1”。
* 每单元存储比特越大,主控识别的难度越高
一片指甲盖大小的闪存颗粒,就能包含 2 万亿个浮栅晶体管;它们堆叠在一起,存储着海量的 0 和 1。这是人类工程学造就的奇境:方寸之间,盛放着一个能映照现实、编码想象的的广阔信息世界。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6-168007-0.html天硕工业级 M.2 NVMe SSD 固态硬盘浮栅晶体管工作原理全解析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