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系车采用群狼战术围剿Tesla,但多数车厂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为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中系车厂加速推出新车款,然而并非每款都能热销,导致成本难降,侵蚀了自身生命线。
尽管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在2024年下半年已占据半壁江山,但能够实现盈利的车厂仍以比亚迪、理想为代表。相比之下,Tesla凭借两款热销车型Model 3和Model Y,通过灵活的价格策略和统一的软硬件配套,有效创造了规模经济,盈利状况更佳。
面对2025年中国车市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系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开始寻求第三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不少车厂在2024年面临财务压力,找到后援才得以续命,这也迫使它们改变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L2或L2+自驾解决方案已逐渐成熟,寻求委外代工如华为、Momenta、地平线、卓驭等,可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这些第三方公司承接大量合资、外资及中系车厂的订单,实现规模化量产,有效降低成本。
在此背景下,政府倾向于放任市场竞争,看谁能成为最后的强者。车厂和智能驾驶第三方都在这场竞逐中奋力前行。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7-134222-0.html中系车改变策略,应对Tesla竞争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