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台积电前联席首席运营官蒋尚义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英特尔,称其已从半导体行业的“王者”跌落为“无名小卒”。据蒋尚义透露,英特尔在先进制程技术和成本控制上全面落后于台积电,3nm工艺良率仅为65%,而台积电同期良率高
近日,台积电前联席首席运营官蒋尚义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英特尔,称其已从半导体行业的“王者”跌落为“无名小卒”。据蒋尚义透露,英特尔在先进制程技术和成本控制上全面落后于台积电,3nm工艺良率仅为65%,而台积电同期良率高达90%,且每片晶圆成本高出40%。
蒋尚义认为,英特尔若想突围,需放弃与台积电正面竞争,转而并购成熟制程企业,如联华电子、格罗方德,通过技术互补在汽车、物联网等细分市场重建优势。作为台积电技术发展的关键推动者,蒋尚义曾主导0.13μm至16nm等关键节点的研发,其观点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数据显示,英特尔代工部门2024年亏损高达188亿美元,市值仅为台积电的1/568。蒋尚义指出,英特尔的痛点首先是技术追赶乏力。英特尔18A制程(对标台积电2nm)量产时间多次推迟,虽宣称“领先台积电一年”,但实际良率和成本表现均不及预期。其次是战略摇摆,前CEO基辛格力推的IDM 2.0计划三年投资超千亿美元,但代工收入不增反降7%。最后是财务压力,2024年英特尔净亏损188亿美元,裁员1.5万人并出售非核心资产成为无奈之举。
2024年9月,基辛格因业绩未达预期“被退休”,新任CEO陈立武虽强调“恢复英特尔作为世界级产品公司的地位”,但尚未公布明确转型路径。行业普遍认为,陈立武需在成熟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寻找突破口,而非继续与台积电硬拼。
台积电前研发高管林本坚直言,台积电的客户生态和生产速度是“难以超越的壁垒”。而英特尔的困境,更被外界视为美国芯片本土化政策的“副作用”。尽管博通、英伟达等企业为响应政策不得不测试英特尔的18A技术,但实际合作仍停留在“评估”阶段。
市场对英特尔的“拯救方案”充满争议。2025年3月,台积电被曝计划联合英伟达、AMD等五家企业合资运营英特尔工厂,台积电占股50%。但该提议被质疑为“拉友商下水”,因英特尔工厂技术落后且亏损严重。台积电董事刘镜清直言:“台积电和英特尔就像柴油与汽油,难以混烧。”
蒋尚义建议的并购成熟制程厂方案被部分分析师视为可行路径——成熟制程(如28nm)在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仍有稳定需求,若英特尔能通过并购快速补足产能,或可在细分市场建立新优势。此外,与台积电合作或引入外部技术支持(如共享N3/N2制程),亦可能缓解其技术压力。
然而,并购与合作均面临挑战。成熟制程厂如联华电子、格罗方德自身亦在寻求转型,并购成本高昂;而台积电对英特尔工厂的兴趣有限,更倾向于自主在美国建厂。陈立武上任后虽强调“以工程为重点”,但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成本控制,仍是未解难题。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7-140339-0.html蒋尚义炮轰英特尔:从“王者”到“无名小卒”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