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光钜微电子有限公司在获得1.89亿元融资仅一个月后,发布了一则裁员公告,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这家曾被视为BAW滤波器领域明星企业的公司,通过一封《致全体员工信》,将裁员描述为“业务转型”的必要之举,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裁员公关案例。
今年3月,武汉光钜宣布获得武汉凡谷等机构的超亿元注资,资金将用于“扩大主营业务”和“巩固射频前端芯片领先地位”。然而,短短三十多天后,公司却在全员信中透露已累计亏损6亿元,并启动了裁员程序。这种融资时描绘美好前景、实际却陷入财务困境的反差操作,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巨额融资也难以填补的财务黑洞。
在这封公开信中,武汉光钜将经营困境归因于“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包括友商低价抢单、原材料关税上涨、订单萎缩及人力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这些“突发困境”与一个月前融资公告中的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暴露了管理层对市场风险的预判不足。
作为“国内稀缺”的BAW滤波器IDM全链条企业,武汉光钜曾耗资6亿元自建8寸晶圆厂,产品批量进入三星、小米供应链,备受资本青睐。然而,这家拥有80项专利、月产能数千片晶圆的技术新贵,却在全员信中承认“尝试多种应对方案仍难破局”。据透露,尽管公司在2023年斩获1亿颗订单,2024年规划数亿颗产能扩张,但累计亏损在2025年一季度仍飙升至6亿元,其成本管控能力与IDM模式的经济性引发行业质疑。
一位滤波器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内滤波器公司累计亏损超过6亿元的不少于5家。如果企业不是从产品本身出发,而是‘想方设法’供货给大企业,那么无论供给哪家大厂都没用,只会越供越亏。”
当被问及在低端内卷的环境中有何解法时,该人士无奈回应:“退出的多了,剩下就活了。”
RuI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