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天文卫星发布首批科学成果,探测到130亿年前伽马暴
2025-04-27 07:08:00 芯片 4观看
摘要近日,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消息,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SVOM)发布了首批科学成果。其中,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 250314A备受关注。该伽马暴红移高达7.3,源自宇宙诞生仅7.3亿年的极早期,其光线传
近日,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消息,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SVOM)发布了首批科学成果。其中,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 250314A备受关注。该伽马暴红移高达7.3,源自宇宙诞生仅7.3亿年的极早期,其光线传播了约130亿年后被SVOM成功捕获。分析认为,它可能由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的黑洞或中子星引发,为人类了解宇宙婴儿时期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SVOM还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它探测到富X射线伽马暴与超新星关联的证据,为揭示伽马暴起源提供了新方向;捕捉到伽马暴的长时间持续爆发活动,为研究其前身星类型及中心引擎活动提供了关键数据;同时,还观测到伽马暴延迟的光学辐射,为理解X射线余辉缓慢衰减的物理机制提供了直接线索。此外,卫星还发现了一例被厚物质层包裹的伽马暴,弥补了该领域长期缺乏优质观测样本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伽马暴余辉的理论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SVOM成功探测到编号为GRB 241105A的伽马暴,其红移值达2.681,刷新了最远短暴探测纪录。数据分析表明,该伽马暴可能源于中子星或黑洞的并合事件。
伽马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恒星爆发现象,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的总和。截至目前,SVOM已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并发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刷新了短时标伽马暴的最远观测纪录。通过星地联合观测,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22例伽马暴的光谱红移数据。
中法天文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于2024年6月2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设计在轨工作时间至少3年。2025年4月23日,卫星交付使用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使用。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7-147721-0.html中法天文卫星发布首批科学成果,探测到130亿年前伽马暴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显示全文

上一篇:南电聚焦高端IC载板技术,全力抢攻AI与云端市场

下一篇:三星确认One UI 7锁屏动画问题,5月更新将修复

最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