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媒体报道,2025年4月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81万辆,创下历年同期次高纪录。碳化硅(SiC)技术正从旗舰车型快速渗透到中高端车型,涵盖纯电动车(BEV)和混合动力车(HEV)。比亚迪、小鹏、吉利、上汽通用、广汽与长安等主流品牌,纷
据媒体报道,2025年4月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81万辆,创下历年同期次高纪录。碳化硅(SiC)技术正从旗舰车型快速渗透到中高端车型,涵盖纯电动车(BEV)和混合动力车(HEV)。
比亚迪、小鹏、吉利、上汽通用、广汽与长安等主流品牌,纷纷在新一代车型中全面导入SiC技术,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家用车、中大型SUV和高端轿车。供应链消息指出,车厂在能源效率、空间散热与电控协同等方面的考量下,已将SiC视为标准配置之一,目标是提升整体平台效能与通用化弹性。
在2025年4月的电动车销量中,小鹏汽车表现亮眼,交付量达3.5万辆,同比增长273%,已连续6个月交付量超过3万辆。小鹏汽车在上海车展中发布了新一代混合SiC同轴电驱系统,采用Silicon+SiC混合架构,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高效输出能力。
业内人士观察指出,车厂正积极朝向SiC模块标准化、整合化发展,并通过混合架构降低导入门槛,加速实现中端车款SiC普及。这一策略有助于推动整体市场进入量产扩张阶段,进一步驱动上下游供应链重组。
SiC技术因其高耐压、高频、高热导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车三电系统中的驱动器(Inverter)、车载充电器(OBC)与DC-DC转换模块。供应链业者表示,随着各类应用导入加速,未来产业将朝向跨平台共享的电力设计模块方向发展。若供应链能提前完成元件规格整合与模块化设计,则有助于加速产品验证流程,并在系统层面有效降低BOM成本与设计复杂度。
尽管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呈回温态势,但不乏波动隐忧。多家车厂对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仍持保守态度,加上地缘政治与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性风险升高,供应链对后市营运看法保守。不过,中国市场在政府补贴与国产化政策驱动下,仍展现强劲内需动能,短期内将持续拉动SiC上车率的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27-150003-0.htmlSiC技术加速渗透,中国新能源车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