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正以隐晦手段侵蚀民族历史根基,危害甚巨。本文紧扣电影《731》定档“九一八”这一热点,从理论剖析、实践反击、法律保障等维度展开论述,阐明其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意义,探究守护历史真相的有效路径,唤醒民族集体记忆、凝聚社会共识,为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推动全社会共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提供有益借鉴。
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官博那句“铭记,是为了更好前行”,宛如钟声穿云,经久不息。这绝非一部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影片对上映日期的简单选择,更是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出的一把利剑,是在历史文化传承阵地上展开的正面交锋。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以种种隐晦方式出现,或是以“学术研究”为名,对铁证如山的历史事件进行所谓的“细节再考证”,试图消解其本质的残酷性与定论性;或是披着“人性反思”的外衣,在文艺作品中模糊侵略者与受害者的界限,甚至为战犯寻找“不得已”的苦衷;更有甚者,公然在网络空间以“戏说”“恶搞”形式亵渎民族苦难,挑战公序良俗与法律底线。这些行为,绝非追求所谓“历史真相”,而是通过解构历史逻辑、颠覆价值判断,妄图撕裂国家与民族认同赖以存在的历史共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瓦解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与执政根基。这种对历史的系统性歪曲,不仅是对过去的背叛,更是对未来的威胁,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坚决予以抵制。
2024年9月17日,人们前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主楼旧址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在此背景下,《731》选择于“九一八”上映,其现实意义远超一部电影本身的范畴,更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次精准而有力的“议程设置”反击。将731部队骇人听闻的活体实验、细菌战等反人类暴行,置于“九一八”事变所开启的十四年抗战苦难这一宏大历史坐标中展现,绝非偶然。借助电影这一极具传播力的大众文化载体,在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上唤醒民族集体记忆,无疑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历史、混淆是非企图的正面迎击。
这种“文化事件”与“时间节点”的结合之所以能迸发强大效力,其深层原理在于集体记忆的构建性与大众传播的仪式性。历史认知从来不是刻在石头上的永恒印记,它更像一条奔流的长河,在每一代人的讲述与重述中不断被塑造、强化或消磨。而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影这种兼具沉浸感与情感冲击力的媒介,在塑造集体历史记忆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力量。《731》于“九一八”上映,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信息传递,升华为一场庄重的社会仪式——观众走进影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纪念行为。当人们在黑暗中共同凝视那段至暗时刻,情感的共鸣与价值的认同将在群体中激荡强化,进而在精神层面筑起抵御历史虚无的坚固堤坝。
守护历史真相、抵御虚无侵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多维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
教育固本,筑牢历史认知根基。历史教育是抵御虚无主义的根基所在,必须抓早抓小、久久为功。在中小学教材与高校课程中,系统构建以实证为基、逻辑严谨、情感丰沛的民族奋斗史观。同时拓展社会教育路径,借助纪念馆、博物馆、主题展览等多元载体,让历史走出书本,变得可感可知,引导年轻一代不仅要熟知史实,更能深切体悟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阔征程,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深刻认知中,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深化文化认同。
文化浸润,以情动人直抵心灵。文艺作品在塑造集体记忆、传递历史价值方面具有独特而强大的感染力。要鼓励支持创作更多如《731》这样的作品——兼具严谨的历史态度、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电影、文学、戏剧、纪录片等直抵人心的叙事方式,将尘封的档案、冰冷的数据转化为鲜活的故事和深沉的情感共鸣,让历史从教科书走入大众的心灵深处,在震撼与感动中完成历史真相的传递、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历史价值的深度内化与巩固。
舆论引领,激浊扬清凝聚共识。舆论斗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我们绝不能被动防守,必须要主动出击。要加强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地宣传正确的历史观,及时批驳、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论调和迷惑性言论;要善于发掘典型和宣传体现民族气节、爱国情怀的正面典型;要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崇尚英雄、捍卫历史、敬畏真相的浓厚社会氛围,牢牢掌握历史话语权,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法律护航,划清底线严惩不贷。法律是守护历史尊严的有力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将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纳入禁止范畴,为英雄烈士的名誉与荣誉筑起了法律屏障;《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清理公共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涤荡错误思潮、维护清朗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支撑。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让法律真正成为悬在历史虚无主义头上的“利剑”,让每一条法律条文都“长牙带电”,让每一次违法行为都付出应有代价,从而彻底粉碎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让法律的刚性守护为历史尊严和民族记忆保驾护航。
《731》选择在“九一八”这个特殊节点定档,是对民族记忆的主动守护与坚定捍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宣传战、文化战中,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历史从未真正远去,那些浸透鲜血、饱含伤痛的真相,必须跨越岁月长河,被一代又一代人深深镌刻在心灵深处,永远铭记。
作者 | 李禹 吉林省双辽市委组织部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0-24782-0.html以光影铭刻历史:由电影《731》定档生发的思考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