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夏日的周末,走进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鹿田村,可见粉墙黛瓦的婺派建筑凝练着江南意蕴,与远处举岩茶山和盈盈湖水相映成趣。鹿女湖畔,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房屋不仅是村民们的温馨家园,而且是他们增收致富的“黄金屋”。
“我们早在1997年就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是村上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如今随着和周边村抱团,鹿田发展越来越好,上山的团队也越来越多,最热闹的时候店里一天有几十号人。”村民胡国庆说。
纵观整个婺城,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镇村以党建联建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进行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让“点点星光”化作“璀璨群星”。
党建联建 下好共富“一盘棋”
罗店镇鹿田村地处国家5A级景区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核心区域,资源优势突出,村内有黄大仙祖宫、仙瀑洞、鹿田书院和鹿女湖等,是市民游客理想的游玩胜地。
“初期,村内民宿、农家乐集群式经营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收益,却囿于粗放分散的经营模式,缺乏系统性规划,同质化较为严重,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鹿田村党支部书记陈锋说,为破解发展瓶颈,鹿田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创新构建“国企+私企+村集体+村民”协同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从“单打独斗”到“片区共富”的蝶变之路。
“在片区党建联建的引领下,联动金旅公司、喜乐公司等力量,由村级集体助力,共同启动文旅升级。”陈锋说,通过盘活土地、劳动力及民俗文化资源,深化景村融合发展理念,打造520月牙湖、lulupark等新兴业态,让鹿田村真正变成“云端”上的山水胜地。2024年以来,鹿田村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2024年村集体收入110.6万元,经营性收入104.5万元。
山上景区人气旺,山下发展也大有可为。为推动片区整体共富,早在2022年7月,罗店镇便以“花卉之窗”党建联建推动西吴联村、罗店村、后溪河村、建新村和同创村等组团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工作格局,并建立产业带和文旅项目,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立足全域发展格局,罗店镇迭代共富片区党建联建机制,统一规划布局,在罗店村打造“开罗吉市”特色街区,流转农房80余间,引进投资近亿元,招引包括山山家复古面包、红屋民谣茶酒吧、双城普洱等15家城市首店在内的24家业态,激活片区经济新增长点。
“项目建成开放后将成为景村共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新样板,在为更多村民创造家门口的创业机会,切实推动村民增收、村集体创富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年轻人造访,真正实现山上山下消费业态多点开花。”罗店镇相关负责人说。
规划先行 凝心聚力谋发展
从“一域美”到“全域兴”,在婺城,以片区组团发展破解村庄“小散弱”、资源“碎片化”等难题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让片区发展这场“大合唱”不跑调,规划设计是其中关键。
坐落在长山乡乌国际牧场是一座以珍稀猪种“金华两头乌”为核心IP打造的复合型主题乐园。2021年10月,婺城区白龙桥镇联合周边琅琊镇、长山乡2个乡镇,和新昌桥村、天姆山村、古方村、白沙村、后金村、泉口村、桐山村、卢家村、杨宋桥村等9个村成立党建联建,以牧场项目为牵引,集成山水林田湖等各类资源,统筹布局农旅观光、精品民宿、文化体验和滨水休闲等业态,促进联建成员村增收致富。
沿着古长线驶往不远处的长山乡卢家村,在“新农人”共富基地的“田园”里,游人如织,人们钓龙虾、吃烧烤,欢声笑语充盈其间。“依托国际牧场的客流资源,现在我们村里周末也有几百人游玩,日子逐渐好起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倪锡军笑说。
曾经,卢家村还只是一个寻常村庄,面对国际牧场近在咫尺的火热人气,倪锡军是既羡慕又着急。2024年,国际牧场共富片区规划被提上婺城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过去长期在外从事乡村规划、设计与运营的“乡村CEO”傅强接手片区规划工作。
“片区规划是个新生事物,卢家村位于农旅融合、农业科创项目周边,项目区位优势明显,流量自带商机,我们计划以该村为中心,再辐射周边几个村庄,让文旅大IP和新质生产力带动更多乡村走向共富的康庄大道。”傅强介绍,此次携手卢家村及相关部门开启的乡村运营项目,将打造家园、花园、田园和创园等“四个园”。目前,该项目还在有序推进,待到明年,浪漫的花海和别样的乡村景观将吸引更多游客游玩打卡,也将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
流量变“留量”,村子“火”了,村民也乐了。距离国际牧场景点3公里的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一条条长街干净整洁,一处处艺术业态魅力无限,还有多彩的滨水景观变作了四方游客避暑、戏水的胜地,让安静小村迅速“蝶变”为一片滨水乐园。古方村的农家乐老板表示,现在村子美了,环境好了,玩的地方也多了,一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近半年就已有15万元收入,是以前的2倍多,在家门口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这些年来,以国际牧场为圆心的党建联建还在持续发挥作用,不断带动周边3镇9村同奔共富,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绘就了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项目组团 释放产业新活力
日前,在蒋堂镇盛桂有家庭农场的百亩农田里,3个年轻人操控着无人机来回穿梭,完成施肥等工序,上演了“裤管不粘土”式的农忙景象。
“他们中有的是毕业大学生,有的是返乡就业的青年,得益于镇里‘青年入乡实践站点’这一项目,既帮助这些年轻人学习了解现代化农业,又有效解决了我们农忙用工问题。”种粮大户盛桂有的儿子盛俊豪告诉记者,比起传统的农业种植,无人机飞防无疑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一直以来,在蒋堂镇的牵头下,不少学校都会将课堂搬到他们的农田里,在传授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了年轻一代的农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打响了蒋堂富硒米的品牌。
据了解,蒋堂镇是婺城区唯一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拥有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天然富硒土地,硒平均含量丰富、富硒主导产业已达2.1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浙中粮仓”。近年来,蒋堂镇积极盘活特色富硒农产资源,主动探索“组织联合、产业融合”的片区发展新模式,由镇党委牵头,将下辖16个行政村串联成片,成立“硒望田野”党建联建品牌,形成了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谋、多方协同的联建格局。
“我们累计开展‘党建联建联席会议’、联学联建主题党日等活动30余场,牵线浙大、浙农林等高校在好乐耕、七彩天宏设立实践培训基地,助推盛桂有家庭农场入选浙江基层农民田间学堂,组织农事服务培训27场,培育新农人35名……”蒋堂镇党委委员刘珊珊介绍说,他们还以镇南片区为核心,统筹9村联建,打造1.08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万亩田园”,2024年粮食年产量达1.08万吨,构建集粮食种植、农事体验、文旅观光于一体的粮食产业链发展新模式,辐射带动辖区内16个村“一村一定位”,并错位布局千亩稻田、果蔬采摘、畜牧养殖、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打造农文旅“三位一体”的婺硒产业共富带。全镇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7.7万人次,休闲农业产值超5000万元,农业产值达1.3亿元。
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从“单打独斗”到“片区共富”,从“多点开花”到“由点带面”……一直以来,婺城以党建为“主线”,依托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推动更多镇村实施结对共建、抱团联建,在共富路上全速竞跑。未来,婺城也将持续拓展抱团共富新视野,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增强。(沈桦、曹静怡)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31-22091-0.html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浙江金华婺城村镇“握指成拳”奔共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