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活起来”的画吗?试过与画中人物互动吗?
这些只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如今大家就能在真实世界中各种数字艺术馆、科技馆里体验得到。
譬如,于今年年初在南京德基美术馆展出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就能实现这样一场景:
当你走进“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现场时,古都南京的繁华与变迁便似画卷般展现在身边。
商贾往来的商业街、航运发达的秦淮河、水陆并联的古城门、飘香依旧的鸭馔店……你置身于秦淮街市,以“我”的视角邂逅 533 个人物,体验角色扮演、实时跟随、移步换景,自己主导展览“剧情”,通过“对话、决策、探索”,在激励中完成深层知识的获取。
人工智能机器人画家 Aaron,纸上颜料画《040502》,2004年
自2018年以来,随着生成对抗网络 GAN的诞生以及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图像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18年2月13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一件AI艺术品,该作品是使用受过训练的 GAN 制作而成,它可以根据14至20世纪之间绘制的15,000张肖像的数据集制作新图像,作品最终售价为432,500美元,是其最初估价的40多倍。
不过,尽管这些艺术品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是否真的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可能就仁者见仁了。
关于AI艺术最让人困扰的问题,可能不在于它是否算作艺术品,而是版权问题。AI创作艺术作品的性质该如何界定?它是一种和人创作的作品一样独特艺术品,还只是对人类作品的一种拙劣模仿?
近日,在一项针对版权的上诉案中,美国版权局再次拒绝为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提供版权保护。关于AI艺术品的版权问题的争论,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02、“元宇宙”潮流艺术无法置身事外
如今,以元宇宙为题的论坛、艺术科技展览、加密艺术交易平台、元宇宙文化周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尽管艺术元宇宙打开了艺术机构和艺术从业者对未来艺术生态可能性的想象,但总的来说,目前“元宇宙”概念仍在早期,现阶段大部分博物馆、美术馆的探索,更像是在虚拟现实中复制一个现实中的美术馆。
有一些艺术工作者认为,这不能构成一种真正的革新。并且,在现阶段有限的技术条件中,人类因为身体、肉身的局限性,很难真正进入到设想的“元宇宙”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元宇宙”是否真的预示了下一个真实与虚拟相互交错的未来时代,在面对下一个技术文明的推进时,无论是进行新的艺术实践的探索,还是展开批判性地思考,艺术都无法置身事外。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40-300-0.html“元宇宙”这把火,早已烧到艺术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解读网易区块链布局发展格局
下一篇:代币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