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常驻微博热搜的考古遗址,三星堆必居其一:由于与传统中原文明截然不同的文物造型,三星堆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凭借青铜大立人、青铜人面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器形惊艳、设计精美的文物,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考古奇迹——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据此前央视新闻的报道,三星堆遗址目前仅仅只发掘了不到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在层层历史尘埃的掩埋之下,三星堆依然有大量的秘密等待解答。
而在数字藏品兴起的当下,三星堆璀璨的文明遗存也凭借着新技术的加持不断扩大着影响力:
旧与新、古与今,在一行行代码中交织,赋予彼此新的生命力。
三星堆作为古蜀国都城遗址的所在地,拥有光辉灿烂的古文明,在被掩埋数千年后,于上世纪20年代末重见天日。
这是迄今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堆积距今约4500-2800年,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年代约当商代。
专家们认为,三星堆文化面貌既呈现独特性,又与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时期古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其实从这张长长的图片中也能感受到,三星堆确实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但以这种直接复刻的形式来发售数字藏品,多少有些投机取巧的嫌疑。
4月1日,数藏中国发布《纹样里的三星堆之青铜鸟》数字藏品,该数字藏品以商代青铜鸟为原型。
商代青铜鸟全器形式构成为流畅的S形,铜鸟双眼浑圆,鸟喙长而尖,羽翅较小,尾羽长垂。
鸟冠羽硕大,有如一排迎风招展的旌旗,冠羽形式与冠羽形内的纹饰风格清朗婉丽,鸟头、劲与前胸所饰鱼鳞状羽纹及腿部外侧所饰卷云纹精细繁密,其与鸟体婉曲的构型形式相呼应,给人以典雅庄重之美。
这同样是一款停留在复制器形层面的数字藏品,并没有太多创意。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星堆相关的数字藏品在玩法上有了一定进步。
2020年,三星堆启动了再次发掘,至今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中已出土文物近一万三千件。
结合8号坑的最后一次发掘,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与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了三星堆8号坑出土文物纪念版公益数字藏品。
用户在扫描二维码进入互动H5后,就可以领取一份专属的隐藏款三星堆数字藏品。
当然这三款不同的藏品仅仅是三星堆数字藏品的冰山一角:由于授权方与发行方的多样性,藏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总体上来看,相关数字藏品依然以文物原型复刻作为主流,缺乏二创——这也是诸多文博类数字藏品的通病。
由于载体的不同,数字藏品或许无法实现诸多文创产品的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藏品就只有复刻传统文物这一种选择。
数字载体克服现实世界物理规律从而诞生的巨大创作空间,需要被更多富有创造性的数字藏品填充。
好在,这次并不是小蓝独自的“杞人忧天”,作为国内文创开发的领头羊,三星堆博物馆相关文创机构已经敏锐地认识到数字藏品现存的问题与巨大的改进空间。
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时候,三星堆博物馆在官方微信、网站发布了《三星堆博物馆征集数字文创产品发行合作方》的通告。
该通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三星堆数字文创项目合作方,正式启动数字文创开发工作,以此加强三星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
建筑外立面采用的是代表历史层叠的岩石形态,与曲面玻璃墙面形成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新馆的展览空间较老馆扩大三倍以上,可以容纳新出土的最新、最好的文物。
在展厅的设计上采用了超大跨的通场展厅,相较于原来的小展厅,在展览方式上可以通过当代科技、多媒体技术对三星堆文化全方位显示。
不论是陈列数字藏品的方寸屏幕,还是神州大地星罗棋布的博物馆,它们都是当下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在数字化成为主流趋势,元宇宙日渐进入人们生活的当下,三星堆博物馆关于古今对话的尝试,无疑给了很多后来者一个精彩的答复。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40-388-0.html不完美的三星堆数字藏品,并不会失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