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公布,中国正逐步迈入深度老龄化的门槛。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这一数字预示着中国即将步入“长寿时代”。与此同时,人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达到78.6岁,相比2019年增长了1.3岁,甚至超越了同年美国的77.5岁。
然而,长寿并不意味着生命质量的同步提升。《柳叶刀》杂志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人们的预期健康寿命仅为64.8岁,预计到2050年也只能增至67.4岁,这与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一现实凸显出,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对专业照护的需求将愈发迫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陈东升在其著作《长寿时代》中,深刻剖析了医疗和养老作为两大刚需的重要性,并指出带病生存现象催生了健康产业的升级。在2025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泰康保险集团联合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举办了长寿时代论坛,聚焦AI技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作用。
泰康之家副总裁徐晓欢在论坛上指出,养老行业面临护理人员长期稀缺和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的双重挑战。她认为,通过应用AI技术建立知识库,用机器人辅助护理人员,可以降低用工门槛,提升服务专业性。同时,科技设备的应用也能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3个项目,实现22个城市24个社区的连锁运营,入住居民超过1.6万人。预计到2025年底,在住居民将超过2万人,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居住人数最多的连锁养老服务品牌。为此,泰康在布局康复医院的同时,还打造了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包括5大医学中心,形成了“5+N”重点学科体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朱鸣雷强调,应对老龄化社会,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他认为,AI在医养融合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整合照护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整合服务资源,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同时,AI技术还需考虑成本效益,确保老年人能够负担得起。
泰康保险集团科技中心副总经理常城坦言,目前AI技术在医养行业中的应用尚处于产品化初期,尚未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然而,AI与医养的深度融合在个体价值和产业潜力上都展现出巨大的可能性。已有超过70家医疗机构与大健康公司宣布整合DeepSeek技术,覆盖多个医疗领域。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张黔表示,大模型的推进将重构慢病管理范式,从单一的指标管理转变为全方位、连续性的信息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大模型的出现使得普通设备加上知识蒸馏能够减少数据量需求,实现小样本学习,为千人千面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党俊武指出,AI是工具体系,可以为长寿经济赋能。他认为,长寿经济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年轻人应从长寿经济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到2050年,中国的银发经济、老龄产业、老龄经济、长寿经济总体消费潜力预计将达到250万亿以上。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45-12196-0.htmlAI如何助力医疗养老,填补长寿时代服务缺口?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