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南海深处,晨曦初露,海面波光粼粼。一台直径约70厘米的水下机器人悄然潜入水中,它紧贴海底,与珊瑚礁仅隔数厘米,灵巧地穿梭于海底世界,宛如一只自由自在的海底精灵。这台名为“海龟”的敏捷型水下机器人,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精心打造,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开启水下探测的新篇章。
传统水下机器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笨拙而僵硬,但“海龟”机器人却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在一次学术交流中,王刚教授偶然听到同行抱怨深潜器抵达海底后需长时间等待沉积物散去才能工作,这让他敏锐地意识到,水下机器人在地形适应能力和生态友好性方面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全球珊瑚礁的快速退化,以及潜水员观测时间窗口的有限性,都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更环保的水下探测手段。
科研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海洋生物,特别是海龟的推进方式。他们发现,海龟通过倾斜拍动前肢,既能减少水体扰动,又能保持高效推进。然而,将这一生物特性转化为技术方案并非易事。设计过程中,机器人的形状和推进器布局对上升速度有着显著影响,且无前例可循。团队决定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机器人、推力和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为珊瑚观测机器人提供量化依据。
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反复推导,团队终于得出了机器人低扰动航行性能与推进器布局及外形参数之间的数学公式。这一公式不仅为研发初期预测机器人构型的低扰动性能提供了极大便利,还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对比试验中,传统水下机器人靠近海底时激起半米高的泥沙云,而“海龟”机器人几乎不泛起涟漪,沉积物干扰降低了90%,让国际同行惊叹水下观测竟能如此“温柔”。
然而,科研团队的追求并未止步。2022年寒冬,实验室里金属撞击声此起彼伏。刘开鑫手握布满划痕的传感器外壳,面对屏幕上剧烈波动的数据,眉头紧锁。原来,“海龟”机器人需为珊瑚观测服务,必须贴近海底工作,距离珊瑚不超过1米,以便准确捕捉颜色细节。这要求机器人具备超高灵敏度,能够瞬时调整姿态,避免触底发生意外。
团队意识到,直接获取角加速度进行微分会放大传感器噪声,必须彻底颠覆测量架构。几天后,刘开鑫突发灵感:将测试点移至机器人两端,并用半径乘以切向加速度,直接获得角加速度。这一“三点惯性测量感知方法”迅速被付诸实验,结果显示,数据噪声降低了约76.2%,响应时间缩短了1.1倍,倾角控制的稳定性提升了7.16倍。在载荷实验中,“海龟”机器人面对4公斤的冲击载荷时,能够瞬时向上倾斜以补偿失位情况,姿态修正时间仅需0.45秒。
海底环境复杂多变,凹凸不平,障碍物众多。如何使机器人持续贴底并近距离运动,即使在崎岖地形中也能灵活穿梭?传统水下导航依赖“定点跟踪”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团队成员提出,将机器人的姿态信息融入算法中,或许能让机器人像章鱼触手般灵活,实现360度自由调整姿态。
经过半年攻关,团队成功在跟踪算法中引入了姿态约束算法,使航行器姿态与环境碰撞关系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敏捷性。这一创新成果被国际期刊赞誉为“开辟了敏捷型水下机器人的新方向”,使近海底环境观测距离达到了厘米级别。在实海测试中,“海龟”机器人在一个宽度1米、高度0.8米的异形框架上完成打结任务,仅用时3分钟,成功突破了水下航行器在海底复杂地形全域机动的技术瓶颈。
行业专家对“海龟”机器人交口称赞,认为它不仅能用于观测珊瑚,还能在水下捕捞、搜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团队正在为“海龟”机器人增添更多功能,如搭载微距摄像头捕捉珊瑚虫的呼吸动作,配备机械臂使其能定点驻留观测,变成一个“海底监控站”。在深海采矿中,“海龟”机器人还能多台协同作业,通过搭载大模型精准定位矿源,既提高开采效率,又保护海底生态。
更多>同类资讯浙大校友领衔!华人团队获巨头投资,具身智能赛道再掀热潮09-21华为携手浙大发布DeepSeek-R1-Safe大模型 达成安全与通用性能有效平衡09-21刘慈欣谈AI:人类与AI思维差异或不大,被替代或是文明延续升华09-21Gemini核心开发者Dustin Tran跳槽xAI,助力Grok发展,Colossus 2算力或催生强大Grok 509-21华为携手浙大推出DeepSeek-R1-Safe大模型 平衡安全与性能引领AI新发展09-21传xAI欲融资100亿美元引关注,马斯克亲自回应“未筹资金”09-212025浦江创新论坛:全球科学家共商合作,携手掌控科技未来方向09-21AI赋能无人机开启低空经济新篇,相关岗位人才需求旺且年薪可观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正悄无声息地重塑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方式,从天空到办公室,从城市到乡村,AI技术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北京市今年还首次发布了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评价指引目录,包括低空技术等12个产业。04 …09-21山东港口科技集团“诸葛智能”赋能港航,“木牛”等机器人多场景落地展新姿今年以来,山东港口科技集团着力打造“诸葛智能”系列人工智能品牌体系,共规划“孔明”大模型、“神机”小模型、“妙算”专家算法、“木牛”四足机器人、“流马”轮式/履带式机器人、“罗汉”人形机器人和“木鹊”无人机等…09-21OpenAI“软硬兼施”布局硬件,与苹果正面交锋能否开辟新赛道?09-21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十大趋势描绘未来,智能生活与企业变革将至9月16日,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展望了未来十年的关键技术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对教育、医疗、金融、制造、电力等行业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并帮助全球各国量化数智化发展进程。 报告中,详细解读了通往智能世界…09-21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启幕,发布超节点及集群产品,开放灵衢2.0生态基于超节点,华为同时发布了超节点集群产品,分别是Atlas950 SuperCluster和Atlas960 SuperCluster。 徐直军说,华为将以基于灵衢的超节点和集群持续满足算力快速增长的需求,…09-21ICPC 2025编程赛:OpenAI满分登顶,Gemini紧随其后达金牌水平Borys Minaiev 是 OpenAI 的研究员,专注于大规模推理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尤其在编程竞赛和复杂推理任务中展现了卓越能力。其中Hanzhao (Maggie) Lin 领导了 Gemini …09-21华为“超节点+集群”破局:撞开算力枷锁,铺就中国AI智能新坦途09-21美的集团与华为强强联手,共拓多领域合作新篇,共建星闪与开源鸿蒙生态09-21点击查看更多 +全站最新
小米汽车深度适配苹果生态:CarPlay体验升级,Apple Music账号永久同步畅享
华为多款手机价格跳水,Mate80系列将至,降价或是为新品让路?
小米汽车深度适配苹果生态:从CarPlay到数字钥匙,打造无缝控车新体验
2025和樾长宁:内中环稀缺新房,二批次120-144㎡户型即将加推!
硬派与舒适并存,212 T01柴油版以全新动力科技,为越野迷开启无忧探索之旅
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深耕东盟:多品牌布局成果初显 智能化与性价比双轮驱动热门内容
OpenAI加速“抢人”布局硬件:从苹果招揽超二十名工程师,首批产品或2026年底登场
北杨AI小镇启幕,百万平米创新地蓄势待发,志在引领全球AI新潮流
苹果2025年盛事:库克携零售高管与粉丝齐聚第五大道,共贺iPhone 17系列发售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提出“ACT三步走”路径,发布9大行业智化方案
第22届东博会AI元素亮眼:数字智能体引路 机器人炫技展风采
金陵美术馆邂逅AI“在在”:刘婷婷个展开启人类与AI情感交互新图景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45-27911-0.html水下“精灵”来袭:“海龟”机器人开启精准高效环保探测新篇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