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在中医中属于肝癖、积聚范畴,主要通过辨证分型进行鉴别治疗,常见证型有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治疗需结合体质辨识与症状特点,采用中药汤剂、针灸、饮食调理等综合干预。
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食欲减退、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含柴胡、白芍、白术等药材。可配合针刺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日常需避免忧思过度,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
多见形体肥胖、脘腹痞满、口黏苔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治法需化痰祛湿,代表方剂二陈汤合泽泻汤,含半夏、陈皮、泽泻等成分。艾灸中脘、丰隆穴可增强疗效。饮食应限制肥甘厚味,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物。
特征为口干苦、尿黄赤、舌红苔黄腻,可能伴皮肤油腻或痤疮。宜用茵陈蒿汤加减清热化湿,含茵陈、栀子、大黄等药物。刺络放血配合大椎、曲池穴拔罐可辅助泄热。忌食辛辣烧烤,适当饮用菊花、决明子代茶饮。
病程较长者常见胁肋刺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血府逐瘀汤为主要方剂,含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药。针灸选期门、三阴交等穴位。建议进行八段锦等柔和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久坐不动。
多见于中老年,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可滋补肝肾,含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耳穴压豆选取肝、肾反射区。宜食黑芝麻、桑葚等滋阴之品,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个体化方案,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所有中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避免自行配伍。配合低脂高纤维饮食,控制体重增长,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戒酒并避免滥用保肝药物,肝功能异常者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和肝酶指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同步干预血糖血脂。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69-21907-0.html脂肪肝的中医鉴别治疗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脂肪肝的保健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脂肪肝发病率高会导致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