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是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后产生,能够中和病毒并预防感染。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评估免疫状态,阳性结果通常提示具有免疫力。
乙肝表面抗体由B淋巴细胞识别病毒表面抗原后分泌,其Y型结构可特异性结合病毒颗粒。疫苗接种后约1-2个月出现有效抗体,自然感染后抗体产生时间与病毒清除速度相关。抗体滴度超过10mIU/ml即具有保护作用。
乙肝五项检查中表面抗体阳性表明存在免疫保护,阴性者需补种疫苗。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接种后无应答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健康人群全程接种后应答率超过90%,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可能出现低应答。免疫抑制患者需增加剂量或次数。抗体水平不足者可加强免疫1-2针。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母亲可通过胎盘将抗体传给胎儿,新生儿出生后需按0-1-6月程序接种疫苗。母亲高病毒载量时需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阻断成功率超过95%。
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高风险职业需保持抗体水平大于100mIU/ml。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每1-2年检测抗体,低于保护阈值时需及时补种。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西蓝花等可促进抗体生成。避免酗酒和过度疲劳,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局部反应。高危暴露后应立即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进行被动免疫。定期体检时建议包含乙肝五项检查,特别是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69-22543-0.html乙肝表面抗体介绍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什么食物预防肝癌最好
下一篇:黄疸和肝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