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2025-09-25 15:10:18 健康百科 48观看
摘要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血液传播接触被乙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黏膜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是主要传播方式。包括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针头、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以及纹身、穿耳洞等操作中器械消毒不彻底。病毒可通过微小伤口进入血液循环,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2、母婴传播

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概率较高。宫内感染和产后哺乳也可能传播,但概率较低。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传播,家长需确保婴儿完成全程疫苗接种。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的性行为可能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病毒。病毒含量在急性感染期和慢性活动期较高,多性伴侣或男男性行为者风险增加。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概率,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乙肝表面抗原。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4、破损皮肤黏膜传播

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如共用牙刷导致牙龈出血接触,或外伤伤口接触污染物。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针刺伤也可能感染。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皮肤防护,出现暴露后及时清洗消毒并检测抗体水平。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5、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如牙科器械、内窥镜、透析设备等。不规范的美容注射、针灸操作也存在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有效避免此类传播,接受侵入性操作前应确认器械消毒达标。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预防乙型肝炎需切断传播途径并接种疫苗。日常避免接触他人血液和体液,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五项,表面抗体阴性者需补种疫苗。慢性乙肝患者须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家庭成员应共同筛查,感染者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eJk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本文链接:http://www.28at.com/showinfo-69-23386-0.html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显示全文

上一篇:感染乙型肝炎的症状是什么?

下一篇:胆碱能性荨麻疹不治疗可以吗

最新热点